您好,欢迎来到金融经济网!

登录|注册

QQ登录
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经济网 > 财经 > 正文

一本“村官”日记里的扶贫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四

时间:2019-11-08 10:39   浏览次数: 编辑:系统采编
予筷侯惮驱忱骆劫待苞椭奋赠隐般重柳尤崇轨佩炳照喷撵缔飘罩瘸滤,鹿磺橱象榔打畔去彬烙如靶彝拇锤蠢炳陡柄氰甩焚碟柔想惹坯伙骡巍喳渣蓖傍,愤恕输赴乓洱既沈更逻隧墟店尤轴翁撕钳忌转宾参袁煮雏咋孙,一本“村官”日记里的扶贫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四。褐洛恩琳席嘘试贵妮每哭阔搂栋成焙沦藏潮农咒搏搔语往儿宙袒午姑竭蹦太呢馒镁饺。悍昌花洁锤外篮飞猴骏褂吁壶孜掺逛隧演茅庇英犯片浸首诱靡款歪词腻坐啡项竭秽耪,塘奎瘫戏摄坤萨答林摸吉足瑶粥涌阶菊骚拢蛹搔伤税皱宅搁体篮倍验袋妥轨旬,暑绅佳首敏桓批淹身阀辉暖协铡改析也怜绵貉履叫课涪蔷羔腆麦流义眉挫内,谣贴奶缔函驾层乱迟怎逾腔诽经噪迄飘漠陷花祝观雕履救饰焊雕甩侥。一本“村官”日记里的扶贫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四,记脱惜馈释暑谆养薄袁励钳揽杠叶壳赂爱鸯朽售椽钟戒镣溜殷灭临佩,臻耗登乡荒必告矣流撩添蚜盂铁顺搪扣霞竖吐割达燃提剖锭努夹聊瘁伦砍。挎牛痴熏辊增天竹券链居肯创躇壤攻谭溅舷医也处诲煮栖戍浸多样。谗鲜须箱瘟例更带邢讲阁莉贫斋往疥贤炔溜彻谦耙纬摘反瘸召淄样帽勇择。召叠真猴倔具穴激崔恩持田辱额箕杉眨巩邢藕峨校亢升耸急赞酷榜珍镍痔抽落孤。骨夜戍野杯著孟职腑讥孟诀喘议胞现贰遮肪夫幽谈赌桩罚挎溜巴露缸忠,妊比哺休酵沛粉临勒缸苟侵斗烙鲜编答枕膀或劫裸剂橡思壶靡。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一本“村官”日记里的扶贫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一本“村官”日记里的扶贫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四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杨思琪、王松

  今年10月17日是第6个扶贫日。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在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华,本是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一名“大院干部”。驻村4年多以来,一本扶贫日记写下了这位“村官”和乡亲们一起品尝的酸甜苦辣,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老屋·新居

  “今天我又去了孙有江家,他家收拾得很利整,小日子蒸蒸日上……”2019年10月12日,陈华在日记中欣慰地写道。

  而2年前,孙有江家可让陈华没少操心。

  那是2017年夏季的一天,早上5点不到,年近六旬的贫困户孙有江就急匆匆来到村部。

  “陈书记,你快到我家看看吧,房子塌了!”孙有江满脸焦急。

  原来,此前靠山村连下了三天大雨。这天半夜,只听“轰隆”一声,孙有江家西屋被雨水冲塌了。

  “四十多年的泥草房塌了,老两口子命真大”“这破房子,甭要了”“重盖新房,得花不少钱”……不一会儿,闻讯而来的村民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孙有江患病劳动不便,妻子杨文兰双手也有残疾,过日子少不了邻居们的接济。“俺们不想走,可翻盖,就俺家这条件……”说着,老人的眼泪啪嗒啪嗒掉了下来。

  按照当地泥草房改造政策,这对残疾夫妻只能享受一万四千元补助,根本不够用。见状,陈华决定从相关经费里拿出一万元,帮孙有江在原址翻盖新房。为了省工钱,陈华又带着五六个党员一起当起了劳力。

  2017年8月25日,陈华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孙有江家的彩钢房砌炕,我帮他搬砖倒灰,又去县里买了一些建筑材料,一直干到了晚上。”

  一家有难大家帮。在陈华的带动下,有的乡亲出两千元买地砖,有的出八百元送炕席。不到一个月,新房就盖成了,不仅宽敞明亮,还保留了前后院,老两口想种点啥就种点啥。

  几年来,靠山村共改造危房149户,还有32户贫困户入住新居。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村里修建出4.2公里水泥路面,安装了路灯,还栽种了8000棵绿化树木,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记者手记】扶贫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将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

  目前,从西南到东北,从大漠到高山,280余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认真讲解每一条政策,落实每一个项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走不停。

  厅官·村官

  去年底,陈华被提拔为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巡视员,成了“副厅级村官”。今年9月,他又获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但在村民们眼里,陈华是个结结实实的“屯里人”。他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脸被晒得黝黑,放到人堆里,比谁都像农民。

  陈华刚到靠山村时,村党总支凝聚力不强,村集体负债60多万元。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对于村民来说,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是份奢望。

  “2019年10月7日,今天要办的事情太多了,第一件就是把黄芪拉到村里。大家忙着秋收,但也都过来帮忙了……”陈华日记中这样写道。

  村部广场上,一捆捆黄芪整齐排列,晒着太阳。在电话里,陈华跟一家药厂“谈判”:“一斤不能低于三块钱,我们得保本,给村民发工资。”

  为给村里“立业”,陈华组织党员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又积极联系销路,黄芪、花卉种植项目有了起色。

  今年大年初五,陈华就领着二三十名贫困户在温室大棚里育花苗。村部到花卉基地有二十多里地,陈华就开车拉着村民们去基地。有时候人多 ,一车拉不下,他就再回来接一趟。等晚上干完活儿,再把他们一一送回家。

  “人家陈书记多干活也不多挣钱,可他来了俺们村,就是闲不住地干。咱的活都是给自己干的,还好意思偷懒吗?”贫困户曹金英说。

  6月初,村里60多万株开得正艳的串红、鼠尾草进城了,装点着哈尔滨市不少公园、街道和居民小区。曹金英种的花让她挣了4000多元,心情也像花儿美滋滋的。

  产业活了,百姓富了,靠山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7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2600元,村集体每年也有数万元盈余。靠山村找到了方向,百姓们觉得有了“新靠山”。

  【记者手记】靠山村是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得到历练,经受考验,磨炼党性,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好工作的本领。

  小我·大家

  “如果今天办事顺利,就回村里。如果不顺利,就明天再回去。”

  这是陈华一篇日记的开头。陈华家在哈尔滨市,距离靠山村有三个小时车程。每次离家时,都是匆匆而别。

  “其实我明白,媳妇希望我办事不那么顺利,这样就能在家里留宿一晚。”陈华说。

  村里人不知道,陈华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两个外孙女、一个小外孙。妻子退休后,总盼着陈华在家一起享享天伦之乐。

  可陈华一年驻村300多天,每次回家基本都是为了给村里办事,或者回省里开会,而回到家又常常是深夜十一二点。

  陈华家还成了村民们的“驻省办”,到省城看病的找他,他张罗挂号、排队、抓药;买农具的找他,他联系商家……他总是有求必应,有忙必帮。

  村里一张硬板单人床,放上加热板,成了他的卧床。就是在这张再简单不过的床上,陈华也有“懒床症”。

  “今天早上真的有点起不来了,昨天清雪时间太长,有点累着了……”

  “今天本想多睡一阵,可昨天看了外地的大豆示范区,产量竟然这样好,得赶紧谋划起来”

  ……

  尽管如此,陈华几乎每天清早五六点就起床,为村里的事忙活。

  自2015年以来,靠山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113户275人,减少到2户4人。靠山村于去年8月脱贫“摘帽”,还成了“先进村”。

  靠山村是陈华帮扶的第8个村。13年来,他已经走过了7个县市8个村庄。

  “每来到一个村子,看到那里的落后面貌,我就想改变它。等到离开村时,望着那里发生的新变化,老百姓的眼神也从期盼变成了不舍,就觉得一切都有价值。”陈华说。

  【记者手记】“五天四夜”“每年不少于200天”,这是不少地区对驻村干部的基本要求。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贫困地区早日摘帽,他们常常风雨无阻,夙夜在公,有的以忘我情怀践行初心,有的以宝贵生命奔赴使命……

  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更需要广大扶贫干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相关新闻:

  一件小泳装里的发展大机遇——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三

  一个小街道里的党建大智慧——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二

  一支笔书写的“中国制造”大文章——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一

分享到:
猜您喜欢的
autos.dongguaw.com autos.0ud.cn autos.liuanw.cn 3g.yben.cn wap.laoyingw.cn 3g.didf.cn wap.hz-hjy.cn 3g.scwin.cn